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靖远 >> 名优特产 >> 正文
靖远蔬菜产业发展简介
信息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17-06-08

靖远历来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习惯,据清朝《康熙志》记载,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1992年以来,靖远县委、县政府把蔬菜产业开发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举措,按照"扩大规模、调优结构、增加品种、提高品质、创新品牌、拓展市场"的发展思路,采取典型引路、行政推动、投入启动、科技带动、市场牵动等配套措施,花大气力,综合开发,使全县蔬菜产业在较短时期内得到了突破性发展,已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1、抓基地,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

围绕打造甘肃蔬菜第一县的战略目标,在重点抓好沿黄优势产业带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普及推广的基础上,全力抓好不同区域蔬菜生产模式的试验示范,在全县建成了一批规模化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弓棚、地膜覆盖和露地生产“五种生产模式并举”,沿黄灌区、高扬程灌区、井泉灌区、干旱山区"四大生产区域齐抓"的特色产业开发新格局。全县共建成百亩以上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连片基地56个、千亩连片基地18个、超过万亩面积的乡镇达到3个,以东湾、糜滩为主的万亩辣椒生产基地,以北湾为主的万亩黄瓜生产基地,以平堡为主的千亩反季节西、甜瓜生产基地,以大芦、乌兰为主的塑料大棚早熟洋芋生产基地等一批规模化生产基地已初步形成。截止2010年底,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3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5.6万 亩、塑料大棚5.71万亩、小拱棚、地膜及露地种植5.69万亩、地膜早熟洋芋13万亩,当年蔬菜总产量达11.5亿公斤,实现产值8.58亿元,蔬菜纯收入达5.1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蔬菜收入119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8%。

2、抓调整,科技化程度不断提升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进名、优、特、稀品种,推进栽培品种的升级换代,使全县蔬菜种植种类增加到7大类28种120多个品种。在优化品种结构的同时,紧紧依托大坝、平堡、五合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优势,积极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高温管理、垄间覆草、配方施肥、抗逆嫁接、多茬种植、立体栽培、温室环境智能化电脑监控、新型高保温EVA膜等多项新技术、新设备,不仅提高了菜农的经济收入,而且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实践经验丰富、科技素质较高的生产能手,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抓流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

按照“以销促产”的原则,重点完善、改造、配套建设蔬菜专营市场,在产区各乡(镇) 建立专门的产地市场,自上而下建立沟通县乡、连接县内外的优质农产品信息网络,逐步构建设备配套、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城乡一体、内外畅达的市场流通体系。与此同时,县上因势利导,在原瓜果蔬菜批发市场的基础上,改制转型组建成立了甘肃北方菜业有限责任公司。目前,该公司已与全国200多家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建立了通联关系,初步形成了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蔬菜营销网络。

4、抓质量,标准化程度不断提升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县上强化以标准育品牌,以质量创名牌的意识,积极推进蔬菜标准化生产进程。2004年,经过多方努力,我县被列为全省绿色食品示范区,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第二批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全县共建成北湾、平堡、乌兰、三合、大坝等9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面积13.16万亩,茄子、辣椒、洋葱、大蒜、双孢菇、黄河蜜瓜、西瓜、脱水青刀豆等8个品种先后取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以此为契机,县上及时研究制定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绿色食品示范区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因地施策,分类划区、科学引导,进一步加快了标准化生产进程。

5、抓龙头,产业化程度不断提升

依托蔬菜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促进蔬菜产品的系列开发,重复增值,形成依托蔬菜产业办企业,以企业发展反哺蔬菜产业的新格局,努力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延伸蔬菜产业链条,有效提升 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科靖绿宝、甘肃长河、中兴公司、北方菜业等一批蔬菜加工、运销龙头企业正在崛起, “订单蔬菜”、“合同种植”等市场化生产方式在全县得到逐步推广,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效拉动了蔬菜产业的大发展。

蔬菜大棚

上一条:靖远县水稻生产概况

下一条:靖远枸杞

关闭

主办单位:靖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靖远县政府信息中心 电话:0943-6130500
网站备案号:陇ICP备07002188号